紐約時報最新消息指出,世界衛生組織(WHO)5日宣布,結束新冠肺炎(Covid-19)全球緊急狀態。
2023-05-05 21:35
館長陳之漢30日晚間在直播中自曝確診,而且打了三劑高端疫苗的他還不忘開噴高端,「出這疫苗就是來玩錢的」。
2022-12-30 21:58
口罩禁令開始放寬,1日開始第一階段鬆綁,戶外全程戴口罩的規定取消,後續跨年等室外大型活動,將視情況調整防疫措施。至於第一階段鬆綁後,各個場合的防疫規定為何,《東森新媒體ETtoday》替您整理了6大相關問題、解答,讓您一次看懂。
2022-12-01 00:01
國內逐步鬆綁防疫措施,指揮中心規劃分階段解除口罩禁令。近日就網友好奇拋問,現在有越來越多人出國玩,發現很多地方早已不戴口罩,若台灣之後解禁,大家會馬上脫口罩嗎?貼文曝光後,一票人因為3大原因決定繼續戴。
2022-11-21 14:45
近日網路上瘋傳「COVID-Omicron XBB變種冠狀病毒是不同的、致命的,並且不容易被正確檢測到」的相關訊息,同時點出6種症狀,直指「COVID-Omicron XBB的毒性是Delta變種的5倍,死亡率也比Delta高」。不過專家經查後直接打臉,該則訊息有多處描述都是「錯誤」的。
2022-11-07 11:33
很多人一發現身體出現症狀,就會趕緊快篩,不過就有一名網友發文表示,他明明喉嚨痛、流鼻涕,但卻沒確診,這是怎麼回事?貼文曝光後,也引發底下網友熱議。
2022-10-19 14:57
疫情高峰期間,一名越南女子阿嫻在臉書販售快篩試劑,警方循線追查到住處,拉開衣櫃,發現除了有7支已售出但未寄出的快篩,還有琳瑯滿目的待售藥品,讓雇主看傻了,不知家裡竟變成「越南西藥房」。阿嫻無辜表示,不知道在台灣不能私售快篩,警方偵訊後仍將她移送偵辦。
2022-10-12 11:26
台灣邊境何時解封?許多民眾都期待趕緊開放0+7,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對此表示,要等疫情高峰過,有下降趨勢才會調整,10月可能有機會。近日網路就瘋傳一張「邊境管理及開放建議」的表格,上頭寫著預計10月10日實施「免居隔」的新規定,消息也引發網友熱議。針對表格,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(16)早證實,這是研議中的草案,不過「日期及內容會再調整」。
2022-09-16 08:54
中央疫情指揮中心13日公布,國內新增本土病例為46795例,截至12日為止,已累計有14427人重複感染。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,民眾若出現病況惡化,或曾感染發病逾3個月,經快篩檢驗呈現陽性,醫生線上評估確認後,就可由醫師通報重複感染,不必到醫院PCR檢測。
2022-09-13 23:26
最新消息!高雄市一名63歲男子猝死摩鐵,男子於24日入住後,房務人員發現,男子都未拿取早午餐,撥打房內電話也無人接聽,敲門也沒反應,驚覺有異,今日中午開房門才發現男子倒臥在浴室內,已沒了生命跡象,目前初步排除外力介入,詳細死因仍待進一步釐清。
2022-08-29 13:44
雲林今(8)日新增846例本土確診個案,分別為斗六153例,虎尾104例,斗南72例,西螺48例,北港46例,林內42例,麥寮39例,莿桐37例,土庫36例,元長33例,古坑30例,崙背、水林29例,二崙27例,大埤25例,口湖24例,臺西23例,四湖22例,褒忠19例,東勢8例個案分佈20鄉鎮。
2022-07-08 16:54
雲林今(19)日新增1233例本土確診個案,分別為斗六265例,虎尾159例,西螺120例,斗南97例,麥寮89例,莿桐57例,古坑56例,北港50例,土庫45例,二崙38例,崙背36例,林內35例,元長34例,大埤31例,口湖、水林29例,四湖21例,台西18例,褒忠15例,東勢9例個案分佈20鄉鎮。
2022-06-19 16:12
雲林今(18)日新增1491例本土確診個案,分別為斗六282例,虎尾203例,斗南130例,西螺124例,麥寮122例,古坑69例,土庫67例,北港62例,莿桐57例,二崙48例,崙背45例,水林42例,四湖39例,大埤37例,林內36例,元長35例,台西32例,口湖28例,褒忠20例,東勢13例個案分佈20鄉鎮。
2022-06-18 16:54
花蓮縣政府日前宣布,有企業捐贈6700組兒童唾液快篩試劑,原定17日免費發放給民眾,最終因收到衛福部專文即時喊卡。對此,食藥署17日晚間表示,花蓮縣政府預計發放的唾液快篩試劑,經查未取得衛福部核准製造或輸入,才會請花蓮縣政府釐清快篩合法性後再行發送,以保障民眾使用權益。
2022-06-17 20:06
有些確診者雖然康復也解隔離了,但卻出現後遺症,因此他們便會在網路上分享自己的狀況,提供給其他人參考。就有一名女網友發文表示,她現在一連出現16種後遺症,其中最嚴重也最明顯的就是「掉髮」,自從染疫後,就掉雙倍以上。貼文曝光後,也引發網友熱議。
2022-06-16 13:01
一名澎湖媳婦2012年嫁到新北板橋,近日在網路分享她一家五口4月底開始居家隔離,因陸續有密集接觸及家人確診,使居隔日期不斷延長至40天,期間全靠當初娘家給的嫁妝冷凍櫃中的物資生活,讓原本嫌冷凍櫃占空間的家人都改口稱讚,她也驕傲說「這次全家確診,我家沒有缺糧啦」。
2022-06-13 20:57
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7日表示,過往確診康復者不少人有肺纖維化後遺症,但這一波Omicron似乎比較沒有相關個案,目前長新冠門診收治案例大概破百例,依上百萬的確診數來說比例算低。對此,胸腔重症科醫師蘇一峰質疑,光是他的門診就有幾十個了,「全國會只有破百例嗎?」
2022-06-08 23:12
美國莫德納(Moderna)公司8日表示,他們研發出了一款新的「二價疫苗」,不但可以對抗原始的新冠病毒株,也能有效對抗目前主流的Omicron變異株,「對Omicron的中和抗體約提升了8倍」。
2022-06-08 22:40
台中市一名6歲男童4日與家人一起到某醫院進行快篩,不料快篩過程中疑似因為疼痛扭動身體,導致採檢棉棒斷裂並卡在他的鼻腔內,由於醫院的急診室已經爆滿,家長立刻帶他前往附近診所求助,經醫生使用手術夾順利將長達8公分的棉棒取出。
2022-06-05 23:49
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(CDC)官網4日下午發生數據誤植事件,新冠肺炎死亡人數暴衝至22815人,實際上累計死亡人數應為2815人。對此,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4日晚間表示,官網數字是疾管署同仁下午更新數據時維護錯誤,已經進行修復,約20分鐘後可完成。
2022-06-04 21:16